新浪新闻 文化

对英美世界影响最大的100部非虚构作品

澎湃新闻

关注

[编者按]该书单是由英国《观察家报》副主编罗伯特·麦克拉姆用两年时间所总结的、自1611年以来英语世界最好的100本非虚构作品。自2016年2月1日起自2017年12月31日,麦克拉姆每周在英国《卫报》介绍一本非虚构经典作品,并给出其他三本可供比较的图书。

麦克拉姆认为,这100部非虚构经典——包括哲学、戏剧、历史、科学和大众文化领域,在生态、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对“英美想象力”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书单基本按照图书出版时间由近及远排列,自2014年出版的《大灭绝时代》起始,至1611年出版的《钦定版圣经》结束。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地球的未来去向何方?本书作者告诉我们,地球的生物正在经历一场大灭绝,而灭绝的原因,不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也不在冰河时期降临,而在于我们人类自身。人类活动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物种消失,而这最终也将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命运。《大灭绝时代》透过五种已经灭绝、七种濒临灭绝的生物的故事,介绍了地球环境的历史变迁脉络和现实处境。

琼 · 狄迪恩(Joan Didion)

在一个圣诞节期间,作者的独生女金塔纳突然病倒。在数天后的新年前夜,作者的丈夫突发心脏病猝死。丈夫去世后的一年对狄迪恩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她看似平静地料理着一切,但脑海中的思绪却呈现非理性的状态,各种“奇想”不断在出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能让她联想到已故的丈夫,对生命、死亡的一系列思考也由此展开。

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本书的主旨是反品牌和反全球化,关注的问题包括血汗工厂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剥削、品牌对公共空间的占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别无空间、别无选择、别无工作和拒绝品牌。前三部分关注品牌主导的企业活动,最后一部分则分析反全球化浪潮如何反扑。

特德·休斯(Ted Hughes)

《生日信札》是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1930-1998)的最后一本诗集,共收录了88首诗,诉说了他和他的妻子——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本书如同日记般的记录了生活中的大小事件,从初恋、求爱、结婚、生育,到普拉斯的自杀。体现作者对亡妻的无限追思。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全书从父亲去世写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的身世》讲述了奥巴马的家庭背景和他童年的经历,第二部分《芝加哥起飞》描述奥巴马在芝加哥南区三年的社区工作,由此开始了他对美国社会问题的思考,第三部分《梦回肯尼亚》描述奥巴马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在纽约见面后展开的肯尼亚部落寻根之旅。本书被《时代周刊》誉为“美国政坛有史以来最好看的回忆录”。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本书是由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于1988年编写的一本科普读物,关注宇宙起源和命运的问题,探索时间和空间的核心秘密。文中介绍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对黑洞、大爆炸、反物质等天文物理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自1988年首次出版以来,《时间简史》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是全球科学著作的一个里程碑。

汤姆·沃尔夫(Tom Wolfe)

本书是根据美国历史上首批进入太空的七位宇航员的真实经历写就,详细地描绘了美国战后太空飞行器计划的诞生过程,记录了选拔第一批航天员的真实故事。作者为了写作此书,对试飞员、宇航员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由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太空先锋》于1983年上映。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本书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及福柯的“知识/权力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西方世界如何看待、描述和研究中东、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萨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主要是指一套西方人所建构的关于东方的认知与话语系统,指出在东方主义这套话语系统中,东方被“他者 ”化了,成为被批判、被研究、被描写的对象。这种话语的基本模式是一套二元对立的:东方总是落后、荒诞、神秘的,而西方则是理性、进步、科学、文明的。本书是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经典之作,影响了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方向和思考态度。

迈克尔·海尔(Michael Herr)

本书是“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作,记录了作者作为战地记者在越战中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混乱。这是美国文学中最早向美国读者介绍越战中士兵遭遇的一本书,是战地报道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本书探究了生命的起源、遗传机制,提出一种以基因为中心的进化观,认为遗传或进化的基本单元是基因,而不是物种、群体或个体。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探究了动物的自私和利他行为,基因通过这些行为来实现生存和繁衍。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

作者是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这是一本出版于1975年的诗集,是作者第一部直接关注北爱尔兰问题的作品。本书借助意向和象征性语言,展现了二十世纪北爱尔兰问题时期,北爱尔兰地区发生的暴力和政治动乱景象。

奧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

本书记录了作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一家医院治疗昏睡性脑炎患者的故事,院中病人的思想和行为近乎停顿,只能做非常有限的活动。医生发现所有病患皆是因为脑中缺乏了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于是以含左旋多巴的新药为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本书改变的电影《无语问苍天》1990年上映,获得3项奥斯卡奖提名。

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

本书是女权主义的经典之作,作者从肉体、灵魂、爱情、憎恨和革命这五个方向切入,揭露了女性是如何被囚禁于传统思想的“牢笼”之中,被按照固定的模式培养,逐渐丧失活力,成为一名“被阉割的人”。 作者还鼓励女性进行革命,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自由。

尼克·科恩(Nik Cohn)

作者是一位摇滚音乐记者,被视为摇滚乐批评之父。这是第一本以摇滚乐批评为主旨的书籍,梳理出一段不羁、充满活力、震撼人心的摇滚历史。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

本书的作者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1962年他和同事因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被授予诺贝尔奖。本书则记录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语言风趣幽默,将科学家的科研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反对阐释》是美国文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的文集,该作汇集了桑塔格于1961-1965年间在《党派评论》《纽约书评》《常青评论》等重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评论的范围包括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等领域。作者反对对文艺作品的过度诠释,强调对艺术的“感受力”。

本书是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的代表诗集。诗人在1963年自杀,在书桌上留下了四十首诗作的手稿合集,后来由其丈夫根据该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两个不同版本。诗集呈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推动了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为美国两性平权作出巨大的贡献。该书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在“幸福家庭主妇”假象背后的痛苦生活,号召广大妇女挣脱传统束缚,积极争取自身的权利。该书点燃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E.P。 汤普森(E.P。 Thompson)

本书考察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作者通过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诸多面向,同时运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说明了英国工人阶级是如何形成的。

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鸟类、蜜蜂、蝴蝶的世界,以寓言的形式展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巨大危害。这本书让全世界范围内的公众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促发了各种环境保护运动,影响深远。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

本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还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书中提出的“范式转换”一语如今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重要词汇。作者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然要出现“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仅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世界观的变革。

C.S。 路易斯(C.S。 Lewis)

《卿卿如晤》是一本作者悼念亡妻的手记,这是作者在痛失爱妻后,在那些“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午夜”写下的文字,体现了作者对生死、信仰的深刻思考。该书以其细腻的语言、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成为治疗人们心灵伤痛的一剂良药。

威廉·斯特伦克,E.B。怀特(William Strunk and E.B.White)

本书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流传最为广泛的英语写作手册之一,内容包括11条“英语用法的基本规则”,11条“写作的基本原则”,写作格式的注意事项,一份“常被误用的单词和短语清单”。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如何摆脱冗余、模糊、无力、乏味的表达,写出真正简洁、精炼、有力、地道的英文。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在《富裕社会》中,加尔布雷思以“富足社会”与“传统智慧”扩展了经济学的语言,指出了现代富足社会背后隐藏的严重问题,如贫富差距悬殊,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失衡等等。

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追忆了上世纪30年代在英国北部一个工人社区的生活经历,记录了当时工人阶级的文化。随后到上世纪50年代,英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美国大众文化和消费娱乐的进入开始对工人阶级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作者记录下了这些令他感到痛心的变化。作者在此书中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工人阶级生活的转变作出了深刻的洞察,表达了作者对二战前工人阶级文化的浓浓“乡愁”。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表在多本杂志上的文章,展现了作者在民权运动开端时期对种族问题、黑人处境的思考。作为一个艺术家、活动家和社会批评家,作者将触角深入美国黑人所面临的复杂处境,深入剖析了黑人生活的各个面向。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本书是一本艺术史书籍,作者是著名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作者将近三百幅插图与文字有机结合,为读者比较分析了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艺术品的特点,勾勒出西方美术史的一个侧面。

以赛亚·柏林(Isaiah Berlin)

这是英国著名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爵士1953年出版的一册小书,书名取自古希腊诗人阿寄洛克思的诗句“狐狸知道很多的事,刺猬则知道一件大事”,意思是狐狸计谋百出,不及刺猬一招御敌。作者借此将西方思想家与作家分为狐狸与刺猬两大类型,狐狸型为百科全书型,无所不知,不求观点的统一;刺猬型则有一整套思想体系,归纳总结出贯穿万物的一致性真理。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也是爱尔兰知名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在剧中,两个流浪汉一直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待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但没有人知道戈多是谁,也没人知道为什么要等待戈多。

伊丽莎白·大卫(Elizabeth David)

这本出版于1950年的书是一本地中海食谱,这些食谱是作者在法国、意大利、希腊和埃及居住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使用简单、新鲜的食材,认为人人都有能力制作出美味的食物。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英国人的烹饪和饮食习惯。

F.R。利维斯 (FR Leavis)

《伟大的传统》从英国小说史上“几位真正大家”着手,梳理和阐明了英国小说传统之伟大所在,以“唤醒一种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所谓小说大家,“乃是指那些堪与在诗人相比相埒的重要小说家——他们不仅为同行和读者改变了艺术的潜能,而且就其所促发的人性意识——对于生活潜能的意识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亦即他们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的关怀。

H.R。特雷弗·罗珀 (Hugh Trevor-Roper)

作者原为英国情报官,曾受命揭露希特勒末日所犯罪行的任务,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本杰明·斯波克 (Dr Benjamin Spock)

本杰明·斯波克是美国儿科权威,医学博士。《斯波克育儿经》将传统的育儿方法彻底更新,告诉父母“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应该勇敢地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把育儿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

约翰·赫西 (John Hersey)

约翰·赫西,中文名韩约翰,整个二战期间,他往返于欧亚大陆,为《时代》《生活》《纽约客》撰稿。约翰·赫西是最早践行“新新闻”写作手法的记者,对美国的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约翰·赫西应邀调查广岛原子弹爆炸,用清晰、冷静而克制的文字,记录了六个普通人的平常经历和他们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创伤记忆。

卡尔·波普尔 (Karl Popper)

卡尔·波普尔爵士是当代西方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普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

理查·赖特 (Richard Wright)

理查·赖特是美国二十世纪的黑人作家,1908年9月4日生于密西西比州纳切兹附近的一个种植园里。祖父是奴隶,父亲是种植园工人,后弃家出走。母亲是乡村教师。赖特进过孤儿院,曾在几个亲戚家寄养,15岁起独立谋生。他从小深受歧视,对社会、尤其对周围的白人世界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他的著名自传《黑孩儿》中作了生动的描述。

MFK·费雪 (MFK Fisher)

1942年,正逢战祸连绵,经济萧条,费雪想起童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家中主妇省吃俭用的情景,感触之余写下了这本《如何煮狼》。她讥诮一些人不顾现实状况对于饮食的过分讲究,更不屑于那种太过现实的草草应付,而是以滚沸的热情和大胆的实验精神,创造出一道道梦幻料理,并以充满魔力的语言告诉人们,饮食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仅仅是果腹,还有温暖、安全和爱。

西里尔·康诺利 (Cyril Connolly)

西里尔·康诺利是英国文学批评家和作家,曾任著名文学杂志《地平线》的编辑。在他的著作《前途的敌人》中,他用文学批评和自传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个从小就梦想成为的成功作家。

乔治·奥威尔 (George Orwell)

乔治·奥威尔,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乔治·奥威尔于1936年初前往英格兰北部调查产业工人生存状况后写成的一部非虚构著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其时英国兰开夏郡、约克郡煤矿工人工作、生活状况的调查体验记录,第二部分则引出社会主义理念及其运动,阐述社会主义在改善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方面的可能作用,并检讨其时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

罗伯特·拜伦 (Robert Byron)

英国旅行作家罗伯特‧拜伦在1933年展开了一场奇特的中东之旅。他从威尼斯出发,在塞浦路斯与友伴克里斯多夫会合,接着行经贝鲁特、耶路撒冷、巴格达和德黑兰,最后抵达奥克西安纳──阿姆河之乡,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罗斯部分边界的阿姆河的发源地。通过追寻波斯和阿富汗伊斯兰教建筑起源的过程,拜伦激发了无数旅行者和作家的灵感。本书不仅是提供娱乐的游记,还是对中东地区建筑珍宝的可贵记录。

卡耐基 (Dale Carnegie)

卡耐基是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性教父、人际关系学鼻祖,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 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

维拉·布里顿 (Vera Brittain)

本书是英国女作家维拉·布里顿成书于1933年的回忆录,回顾了她本人在一战期间的生活经历,以及她走向反战主义的心路历程。

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以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罗伯特·兰克·格雷夫斯 (Robert Ranke Graves)

罗伯特·兰克·格雷夫斯,英语诗人、翻译家和小说家。他擅长写洗练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继承了传统的风格,不趋时髦。他的战争诗独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诗人特有的才情和睿智。他也写小说、杂文、文学批评和神话研究作品,并翻译文学经典。他的自传《向一切告别》(1929年)讲述了他在一战中的经历,谴责战争的残酷,对英国病态的社会和文化表示不满。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一间自己的屋子》的内容是伍尔夫在女子学院的两篇讲稿,以“妇女和小说”为主题,通过对女性创作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指出女人应该有勇气有理智地去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

艾略特 (TS Eliot)

艾略特1922年发表的《荒原》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约翰·里德 (John Reed)

《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的严谨、立场的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从革命前夜的准备,到突发的起义;从苏维埃政府的宣告成立,到旧势力的敌对状态;从颁布重要的苏维埃法令,到最后扑灭反革命武装的垂死反攻;从不为一般市民理解与接受,到获得工、农、兵大联盟的彻底支持。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具有深远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杰出的、预言性的分析,对劳合·乔治、乔治·克雷蒙梭、伍德罗·威尔逊作了细致深刻的描绘,因此,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本政治经济学巨著,它把人们对经济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更新和更高的水平。

门肯 (HL Mencken)

门肯,又译作孟肯、曼肯,是美国文艺批评家,散文作家。他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反对学院、绅士的“传统标准”,反对一切市侩和社会上的庸俗现象。他的《美国语言》预言生硬造作的英式英语即将消亡,取而代之的将是逻辑清晰、形式灵活的美式英语。

利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

本书由单独成篇的4篇人物传记组成。这部传记以不同于以往的传记写作手法,被认为开创了传记文学新风,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之为“新传记”。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点是,从人物性格中某个充满矛盾的侧面切入,将性情相反的人物并置、对比,探究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作者不直接进行评论,而是旁敲侧击,通过暗示让读者自己得出作者已然得出的结论。这部传记通过几个人物,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跌宕起伏的社会图景和心理途径呈现于现代人眼前。

威·艾·伯·杜波伊斯 (WEB Du Bois)

杜波伊斯是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权运动者、泛非主义者、作家和编辑。他是哈佛大学第一个取得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他的文集《黑人的灵魂》是非裔美国文学中开创性的一部作品,收录了他的14篇文章。

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

奥斯卡·王尔德,英国著名才子、诗人及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本《莎乐美》等,散文以骇世之作《自深深处》最为著名。其短暂一生精彩无比却充满波折。1895年因“有伤风化”获罪入狱。狱中断续写就给情人波西的一封动人长信,即其死后五年得以发表的《自深深处》。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宗教经验之种种》是一部从个人经验方面讨论宗教作用的著作。

约翰·奥布里 (John Aubrey)

《名人小传》是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奥布里终其一生,留给后世的一本奇书。他细心搜集资料,上门拜访知情者,希望能获得所有资料,为他那个时代的人物一一立传,写成的却不是一本描述生平所为的一般传记。当后世读者落入奥布里庞杂的细节中不知所向时,却发现自己已身处文艺复兴晚期的世界。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 Grant)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美国第18任总统,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在伟大的军事将领的自传中,《格兰特将军回忆录》无疑是最精彩的作品之一,曾被誉为美国总统最卓著的文学作品,最忠实地记录着战争的得失与胜败。作品大胆、真实地给读者描绘出一个出色的人物:从颇具冒险精神的少年,到战争英勇善战的青年,再到后来捉襟见肘的平民生活。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密西西比河上》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3年发表的自传体游记。该作品表达出马克·吐温对底层人物苦难生活的同情及其命运的深切关注。作者目睹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罪恶和黑暗;美国上层社会的趋炎附势、下层社会的痛苦呻吟,还看到了种族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密西西比河河流生活的野蛮入侵。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9世纪后半叶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绑架》《卡特丽娜》等。《驴背旅程》叙述史蒂文森在塞文山脉单独徒步旅行的故事,是最早将徒步旅行与露营当成休闲活动的书籍之一。

爱德华·李尔 (Edward Lear)

爱德华·李尔的“荒诞”创作乖张荒唐,有强大感染力,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视为珍宝,其幽默和无拘无束的超现实主义深受孩子喜爱。他的两卷本诗画集《胡诌诗集》大获成功,自问世以来从未绝版。尽管这些诗歌——如《猫头鹰和猫》(The Owl and the Pussy-cat)表面上欢快无边,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浓烈的哀愁。有些评论家把李尔 归类为讽刺作家,甚至把他视为达达主义艺术流派的前驱。

马修·阿诺德 (Matthew Arnold)

本书是19世纪后叶英国著名诗人、文学和社会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代表作。作者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分为野蛮人(贵族)、非利士人(中产阶级)和群氓(平民),抨击了他们的自满、庸俗和拜金主义,倡导以美与智的文化来对抗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与工业主义所导致的缺乏秩序、准则和方向感的无政府状态,以期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从而确立国家的观念、集体的最优秀的自我和民族的健全理智。

达尔文 (Charles Darwin)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物种起源》是世界闻名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本书中,达尔文以无以数计的翔实资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遗传”“变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观点。整本书就是一个长的论据,它被用来论证整个进化论理论。

约翰·密尔 (John Stuart Mill)

约翰·密尔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著名的自由主义法学家。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玛丽·西科尔 (Mary Seacole)

玛丽·西科尔于1805年出生于牙买加,这本书是她的自传。特殊的混血身份使她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了维多利亚时期的黑人生活经验。这本书也是大英帝国第一本黑人女性的自传。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Elizabeth Gaskell)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也称盖斯凯尔夫人,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当时以哥特式的灵异小说闻名,之后的评论家则更推崇她的工业流派小说,主要写中等出身年轻女性的感情,也精细地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本书她为同时代的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作的传记。

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梭罗于1845年春天,在家乡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彼得·罗热 (Dr Peter Mark Roget)

彼得·罗热是一名英国医生,他常常有意识地把意思类似的词收集起来列在一起,编成一个个词汇表。 1852年,73岁的他把长年累月积聚而成的这些词汇表整理后出版,命名为《按照语义归类以协助表达和写作的英语词语短语词库》 (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Classified and Arranged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and Assist in Literary Composition)。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他在世时就再版了28次。

亨利·梅休 (Henry Mayhew)

《伦敦劳工与伦敦贫民》是一部生动的口头记载,记录了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的伦敦生活。在引言中,编著者亨利·梅休写道,“我应考虑把这座大都市的所有穷人分为三种阶段,分别是愿意工作、不能工作和不愿工作。”于是,此书始于对职业工人(如码头工人、工厂工人)的采访,然后是街头艺人和河上拾荒者,最后是乞丐、妓女和扒手。全书共四卷,篇幅约两百万字,对伦敦劳动群体做了几乎方方面面、巨细无遗的注脚。

哈丽雅特·马蒂诺 (Harriet Martineau)

哈丽雅特·马蒂诺是社会学发展早期的思想家之一。她不仅是个翻译家,本人对社会学的领域也贡献良多。她深入观察她的祖国英国以及美国的风俗与社会习惯,强调女权,主张消灭奴隶制度,并且主张宗教包容。《家庭教育》是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书中,她抗议了女性缺乏教育机会的现状,认为女性有养育孩子的天然倾向,而要有良好的家务能力必须要受过全方面的教育。这样的观点既让她领先于她的时代,却也让她在当时受到了冷落。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 (Frederick Douglass)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演说家和作家。在马里兰州从奴隶生活中逃脱后,他成为废除奴隶制度与社会改革的领袖,影响力涵盖全美,毕生争取黑人权益,是废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本书是美国众多奴隶叙事作品中最优秀和最著名的作品。书中,道格拉斯记载了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抨击了奴隶制惨无人道的本质,描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最终,他成功逃离了奴隶制,走向一条新的道路。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W Emerson)

《爱默生散文选》选译了他散文中最为精彩的36节篇,如《论自然》《论自信》《正确的读书方法》《行动的意义》《论艺术》《论美》《论爱情》《论修养》《论自助》《论成功》等等。史家称他为“新英格兰的先知与探索者”。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与文章至今仍使人感到清新爽朗。

弗朗西斯·特罗洛普 (Frances Trollope)

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的19世纪30年代,吸引了许多来自英国和法国的游客。弗朗西斯·特罗洛普的《美国人的教养》就是这样一本记载美国风俗状况的游记。这本书在大西洋两岸都引起了轰动,因为特罗洛普认为美国世风日下,民众极度缺乏教养。她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国奴隶制的厌恶,以及对许多人咀嚼烟草和随地吐痰行为的反感。

诺亚·韦伯斯特 (Noah Webster)

韦伯字典为在美国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的辞典编纂者、拼写改革倡导者诺亚·韦伯斯特编写的一系列字典。韦伯斯特的第一本字典出现在1806年。在这本书中,韦伯斯特首次引入了他以后一直坚持使用的标志性内容,包括美国式拼写,例如center而不应该是centre、honor而不是honour、program而不是programme等等。

托马斯·德·昆西 (Thomas De Quincey)

昆西是英国著名散文家和批评家,其作华美与瑰奇兼具,激情与疏缓并蓄,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他被誉为“少有的英语文体大师”。他有生之年大部分时间被病魔纠缠,几乎无时不同踌躇、忧郁和吸毒的惧作斗争。他写了很多散文作品,题材涉及文学、哲学、神学、政治学等领域。他的代表作《一个鸦片吸食者的忏悔录》来自作者吸食鸦片后所产生的狂热梦境。 

兰姆姐弟 (Charles and Mary Lamb)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共收录二十篇短篇故事,旨在帮助年轻读者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精妙所在。该书由查尔斯和玛丽·兰姆姐弟合著(1807年首次出版时,仅署查尔斯·兰姆之名),自出版以来便行销不衰,还被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其中译本也在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出版二百多年来,《莎士比亚故事集》以老少咸宜的风格,成为了全世界无数儿童和成人的莎翁戏剧入门读物。

蒙戈·帕克 (Mungo Park)

作者是一名苏格兰探险家,被认为是第一个考察尼日尔河的西方人。帕克的游记《非洲内陆之旅》1799年发行,初版的1500本在两周内售罄,当年即加印;法、德译本及美国版本在1800年出现。《非洲内陆之旅》一面世,就成为欧洲旅游文学的新典范。伤感与敏感从1760年代起成为旅游文学的主轴,帕克的书助长了这种气氛,性与奴隶成为此类文学的主题。伤感的旅游文学源起于生存文学的古老传统,一种充满船难、漂流、叛变、放逐与俘虏的故事。

本杰明·富兰克 (Benjamin Franklin)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入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他的自传更是以其所包含的人生奋斗与成功感悟,以及对善与美德的褒扬,而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Mary Wollstonecraft)

这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

包斯威尔 (James Boswell)

在这部传记中,读者除了看到因缅怀往事而产生的逼人才华的文字外,还可看到包斯威尔本人的悲剧精神,及由此而生所洋溢的两位不平凡人物的温馨友情。近代传记大师莫洛亚曾赞叹包氏是现代传记文学之父。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

柏克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法国大革命反思录》则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在整场法国大革命中,伯克成为英国最早而又最突出的法国大革命批判者,他认为大革命已经演变为一场颠覆传统和正当权威的暴力叛乱,而非追求代议、宪法民主的改革运动,他批评大革命是企图切断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实验,也因此沦为一场大灾难。

奥拉达。艾奎亚诺(Olaudah Equiano)

奥拉达·艾奎亚诺,又名古斯塔夫斯·瓦萨(Gustavus Vassa),可能是最著名的十八世纪非洲裔英国作家。他的自传,从其在如今的尼日利亚的童年讲起,叙述记载如何被拐卖、一路吃尽苦头来到美洲,包括他沦为奴隶及最终赎身重获自由的经历。此后,艾奎亚诺成为废奴运动家和生意人,并将两份事业和这本书联系在一起,一边为出版大肆造势,一边利用书的推广活动呼吁废止奴隶贸易。

吉尔伯特·怀特 (Gilbert White)

英国18世纪“富闲绅士”、博物学家怀特,以书信体描绘家乡的自然风物,以其闲适的心境、严谨科学的态度,观察并记录了塞尔伯恩的鸟兽鱼虫。怀特质朴、率性的行文,将塞尔伯恩描绘得宛如画卷,同时展现了18世纪的英国乡绅生活,充满了牧歌般的趣味。塞尔伯恩更因此成为自然爱好者的朝圣地。

普布利乌斯 (Publius)

《联邦党人文集》 是18世纪80年代三位美国政治家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所写作的有关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的评论文章的合集,共收有85篇文章。这些文章最早连载于纽约地区的报纸,之后在1788年,首次出版了合集。此书主要对美国宪法和美国政府的运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和阐述,是研究美国宪法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包括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他们使用了普布利乌斯这个笔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所尊敬的古罗马执政官普布利乌斯。

范妮·伯尼 (Fanny Burney)

范妮·伯尼也称达布莱夫人,英国杰出的女作家,是音乐家查尔斯·伯尼的女儿。范妮的青年时代是在伦敦度过的,伯尼一家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如约翰逊博士、爱德蒙·伯克、画家雷诺兹、名演员加利克以及一些知名的文人过往甚密。范妮·勃尼从15岁开始写日记,直到生命的终点。她的文字抓住了时代的变化。同时,范妮·勃尼为她遇到的人们留下了生动的“肖像”。

爱德华·吉本 (Edward Gibbon)

爱德华·吉本是英国历史学家,他所著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历史著作,共有六卷,分期出版,包括罗马帝国的全部历史。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的历史著作,是因为以前的历史学家都是根据宗教的观念描写历史,而这部著作是第一次根据政府、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来描写历史,对基督教的历史描述也非常客观,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许多非议。

亚当·斯密(Adam Smith)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首版于启蒙时代的1776年3月9日,是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影响了作家和经济学家,同时也影响了各国政府和组织。

托马斯·潘恩(Tom Paine)

《常识》是托马斯•潘恩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而发表的一本50页小册子,其中系统论证了北美洲十三个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常识》出版三个月内就发行了十多万册,彻底改变了当时美国保守派的态度,为美国独立打下了理论依据。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约翰逊字典》是英国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编撰的英文字典,是英语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字典之一。《约翰逊字典》解决了前几代词典组织不善,解释过于生硬模糊的缺点。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英语的词义标准和使用范式,并被评家称为英语史和英国文化史上的划时代成就。要到150年之后,《牛津英语词典》开始出版,英语才有了新的标准。

大卫·休谟 (David Hume)

本书是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休谟认为如果人们彻底认识了人性的范围和能力,我们在科学中将会取得极大的变化和改进。本书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一个小小的建议》 提出一个建议:“将爱尔兰十二万婴儿中的十万婴儿提供富家人士当成桌上佳肴”,该反讽建议认为这样做可以让贫苦父母获得解脱。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大不列颠全岛游记》写于1724到1727年间,文字简洁富于变化,充满想象力和文学色彩。本书基于笛福丰富的旅行经历,也来源于他身为商人、间谍、记者和小说家对世界的观察。

约翰·洛克(John Locke)

《人类理解论》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作。洛克对真理的执着、以事实为据、对情感持疑以及他的忍耐力都在这部著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书中,洛克提出了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的学说,论述了知识的本性、形成、等级和范围等问题。

托马斯·克兰麦 (Thomas Cranmer)

托马斯·克兰麦是英国改革教会的首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他对天主教教义、教规和仪式等方面的改变,使天主教英国教会变为英国圣公会、英王私人教会。

塞缪尔·佩皮斯 (Samuel Pepys)

《佩皮斯日记》是17世纪的英国作家、政治家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在日记中,他巨细无遗地记录了每天的所见所闻,大至伦敦大瘟疫、伦敦大火等重要的事件,小至蛋糕配方,是17世纪最丰富的生活文献。因其真实有趣,被誉为最佳的床边读物。

托马斯·布朗 (Thomas Browne)

在这部书里,托马斯·布朗以超常的博学,论述了古代民族的丧葬礼俗,铺叙了他们处理死人的不同方法,并对诺福克灰瓮里的物品,细加考探。在他的所有作品里,能见其博闻强记的,当无过于此书。 

霍布斯(Thomas Hobbes)

这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圣经》中,利维坦原指一种巨大的水生怪物。传说,人请求上帝再创造一个英雄保护人类。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 在这部著作中,霍布斯用“利维坦”来喻指国家,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n)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约翰·多恩 (John Donne)

本书是文艺复兴时代杰出玄学派诗人多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西方哲学和诗歌著作中具有极高地位,思想深刻,影响深远。文章不仅具有高度的美感,强烈的理性,而且用了奇特的比喻,多变的格律等,具有“玄学派”独特的诗歌特色。本书还包含极为重要的心理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第一对开本》是现代学者为第一部威廉·莎士比亚剧本合集命名的名字。其实际名称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Mr。 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 Histories, & Tragedies)。作品集以对开本形式印刷,共包括莎士比亚36部作品。

罗伯特·伯顿 (Robert Burton)

作者伯顿坦言他写《忧郁的解剖》是为了排遣自身的忧郁,而全书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告诉每个人快乐豁达的方法。300多年来,这部书也已然成了忧郁的“预防剂”。

沃尔特·雷利 (Walter Raleigh)

沃尔特·雷利爵士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著名的冒险家、作家、诗人、军人和政治家。 他未经女王的允许,与女王的侍女秘密结婚,女王因此将雷利投进了伦敦塔。在伦敦塔幽禁期间,他编纂了《世界史》一书。

该版本《圣经》由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下令翻译,并于1611年出版。有评论认为,除了莎士比亚作品和《公祷书》之外,对现今英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钦定版圣经》。

原标题:书单 | 对英美世界影响最大的100部非虚构作品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