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马球
马球是指人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中国古代,马球被称为叫“击鞠”。马球始于汉代,在东汉后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诗句来描写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马球最终于唐宋元3代盛行,至清代始湮没。总的来说,马球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但对于马球的起源,目前尚没有确切的说法。
马毬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毬的运动,所以又称“打毬”、“击毬”、“击鞠”等。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由于古代体育分类并不细密,而且前述《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等将马毬归入“蹴鞠”部,也就使两者的区分更加复杂。马毬所用的球状小如拳,用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点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毬”、“七宝毬”等。蹴鞠使用的球“以皮为之,中实以毛”,并是以步行足踢,且与马毬起源地点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马毬用毬杖击打,足毬用脚踢。马毬的毬杖长数尺,端如偃月,形状有点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纹彩,被称为“画杖”、“月杖”等。
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䎱或击䎱就属于马球运动。也有人认为,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
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 宽 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 皆着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 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历史上关于马球的记载也是比较丰富的。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马毬的普及不限于男子,有许多女子打毬的记载。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有“十队红妆伎打毬”、《宫词》有“寒食宫人步打毬”之句。
马毬的流行也不限于中原地区。辽人从中原学去马毬,史载辽圣宗“好击毬”(《辽史 · 圣宗纪》)、《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直至现代,马球的发展势头依旧良好。公元13世纪,马球传到印度。英国种植园主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发现了这项运动,并将其带入英格兰。在阿萨姆邦,马球比赛所用的马是当地的曼尼普尔小型马,有些马仅有12手宽(一手之宽相当于4英寸),称作kangjai。在波斯,人们把这种马叫作chaugan(一种槌棒,美国马球球棒就是以此命名的),它还有一个藏语名叫pulu,意思是一种根茎,木制马球即是用这种根茎制作的。
很快,马球在英国军队中流行开来。Cachar地区首府Silchar成为现代马球的发源地。成立于1859年的Silchar成为现代马球的发源地。成立于1859年的Sichar俱乐部也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球俱乐部。现代马球比赛的规则就是依据这个俱乐部当年的规则制定的。最早时选手有9人,随着座骑逐渐变大,速度也逐渐加快,人数慢慢减为7人,最后变为4人。1876年,印度马球比赛中马的身高不超过13.2手宽,英国是14手宽。20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14.2手宽。1919年,高度的限制被取消,马的平均身高是15.1手宽。1869年,皇家骑兵队的一些军官将马球运动介绍到英格兰,惠林汉姆俱乐部成为英国马球中心。1875年制定了英国第一部马球规则,就在同时,印度马球协会也宣告成立。1876年,詹姆斯·戈登·本纳特将马球传入美国。1878年举办了首届马球(军)团内锦标赛,1893年,旨在推动马球用马繁殖的全国小型马协会也宣告成立。这项运动迅速蔓延到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英联邦各国、美国以及阿根廷,其中阿根廷已成为马球用马最大的培育国和出口国。20世纪20和30年代是美国马球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汤米·希区柯克、塞西尔·史密斯等著名选手。美国的马球运动主要在俱乐部进行。马球曾在1908、1920、1924、1936年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英 、美、阿根廷、印度、中东等国今仍喜爱这项运动。
由于马球比赛激烈程度与危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其规则大多是出于保护运动员和骑乘马匹的安全考虑。规则主要有:
1、球线比赛中,裁判主要依靠运球路线和球员进攻权来进行处罚。运球路线是指球被击后的运行轨迹。
2、球权
进攻权是指击球后的球员有策马接着在运球路线上追逐再次击球的权利。谁最后击球,谁就拥有进攻权。
比赛规定对方球员不可在进攻球员前横穿运球路线以干预进攻或者将他撞离运球路线。但是,在进攻球员没有被阻挡的前提下,并排侧面阻挡或使用球杆干扰是允许的;角度小于45度的冲撞也并不算犯规。冲撞接触点仅仅限于马的臀部和肩部,球员间的故意碰撞则视为违例。
3、球员不可用球杆有意触击另一球员以及他的坐骑。比赛中规定右手持球杆。
4、每匹马球马最多可在一场比赛中参加两小节。
以下情况中,比赛铃声会示意暂停:
1、犯规。
2、人、马摔倒或者受伤。
3、马具设备断开,球员头盔撞落,以及球滚出边界。但是,球员在比赛中换马、以及球杆折断更换时,比赛继续进行。
2008年6月7日,马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