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文化

“感谢改革开放,要不我就是边缘画家”:吴冠中的惊险人生

新浪文化

关注

“恶棍”

吴冠中是被宜兴老乡徐悲鸿“赶”出央美的。现实主义题材,以写实来服务文艺创作主题的路子,徐悲鸿擅长,也容不得别人置喙。但吴冠中不仅艺术观念上和他不对路子,政治上也实在“不识时务”。

年轻的吴冠中居然在讲台上,大讲绘画多样性,还把自己从法国带回来的3铁箱画册拎到课堂上,大讲波提切利、尤特利罗、莫迪里安尼等西方美术经典。

院长徐悲鸿在全院教师大会上说:“自然主义是懒汉,应该打倒;形式主义是恶棍,必须消灭。”不久,美院的人事科就通知吴冠中,让他办理调职手续,去清华大学。多年后吴冠中回忆这段经历仍然难以释怀,说,“总是被打击!永远被打击!”

这种积怨颇深的历史,如果仅仅理解为个人恩怨,就未免狭隘,这背后涉及到两种影响至今的观念之争。

归根到底,是苏联的现实主义和西方的现代绘画的争论,更是艺术观点和政治观点的争斗。

吴冠中眼里的徐悲鸿,是延安的革命思路加上苏联的影响,只懂技术,只为主题服务,不懂审美。“是美盲”。

甚至,他说:“我回想起来,我是去看了杭州艺专,觉得很美,就改变了人生。假如我不是去参观杭州艺专,而是参观徐悲鸿的展览,或者是苏联的展览的话,我不会转业,我觉得我不喜欢这个东西,为什么呢?他们画的东西都是技术,现代艺术是审美,审美与技术是不同的”。

感谢改革开放

吴冠中出生191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后赴法国留学。画早期写实,后来作品融汇中西,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用色大胆,线条流畅奔放,画风独特,别具一格。这在当时是不合时宜且危险的。他被攻击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堡垒”。

被戴上这样的帽子,吴冠中日子实在不好过。他烧了自己很多珍贵的作品,但并未放弃艺术道路。

下放到石家庄李村改造,偶尔有时间休息,他就背上当地特有的一种粪筐,装着马粪纸压制的小黑板,刷上一层胶,一头扎进了村间写生,画画时就把粪筐放下作了画架。他自己打趣,是“粪筐画家”。

红高粱、玉米、丝瓜、棉花、野菊……吴冠中一系列的农村风物就是这个时期画的。

他像捕捉猎物的野兽一样,在大自然中穿梭,苦行僧似的生活中,只有在艺术创作时,才能在他脸上发现沉迷和欢笑。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吴冠中说,他应该就像今天宋庄的边缘画家一样生活。

奇迹在他60岁的那年来了。1978年3月,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次西方画展——“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全国各地的美术工作者齐聚北京,有人甚至卖血挣路费到北京看展览。

借着这样的东风,从下放地回到北京不久的吴冠中,也在中央工艺美院一个教室里举办了“个展”。没想到一群群的艺术家和观众来了,其中一个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比法国的好。”这个人是时任美协领导的华君武。

中国美术馆主动与吴冠中联系,商量给他办个人画展。60岁的吴冠中,好似老树发出了新芽,似乎职业艺术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而在大洋的那头,当年一起在法国留学的法兰西三剑客中的两位,赵无极和朱德群,早已经在法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吴冠中pk赵无极: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人生ab剧

特别要提的是赵无极,他与吴冠中渊源颇深,两人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考入杭州美专(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先后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先生,学国画,学西画,有同窗之谊。

1982年前后,著名设计师贝聿铭来北京造香山饭店,邀请赵无极作画,来到北京的赵无极特地去拜访吴冠中。

吴冠中家没有厕所,吴关照老同学少喝水,可老友相见面,喝了不少黄酒,结果吴冠中带赵走到外面街道找公共厕所。老同学衣锦还乡,吴冠中却连个带厕所的房子都没有,真是脸上无光,他只能可爱地说,房子是清朝名人住过的。

虽然最终他们都成为了艺术大家,但是人生底色不同,必然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赵无极个性散淡有现实主义的精明,吴冠中个性如火,19岁时给自己起笔名“荼”,寓意如火如荼,又带有理想主义的天真。(在吴冠中大部分油画作品中都会署名“荼”,国画作品则署名“吴冠中”。)

父亲是银行家,翩翩公子赵无极,去巴黎时兜里揣着三万美元。他的起点就是玫瑰色的。1990年,一个国内的青年艺术来法国,赵无极以前辈的经验告诉告诉他:第一,学好法语;第二,不要跟中国人来往,融入法国。这样的处世哲学,极为务实。

吴冠中家境贫寒,考了公费留学的第一名去巴黎深造,两手空空,但心里却有熊熊烈火,燃烧着理想主义的精神。他一生最崇拜的人是鲁迅。

他到巴黎不足三年,1950年,便在给吴大羽老师的信中谈到了回国的渴望,表露了即便“是火坑大家一起跳”的决心。

当年的法兰西三剑客,只有他回国发展。

1979年,刚翻身在美协获得一席之地的吴冠中,在第一次理事会上,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即便遭遇了多年的打压,吴冠中也仍然没有改变他理想主义者的本色,这让他一次次的卷入波澜。

他说:“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会场一片寂静。

烧了“两百套房”

虽然在政治上,吴冠中只能算小学生水平。但在艺术上,丹青没有负他,他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巨人。

吴冠中老同学李霖灿(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评价他,“通古今之变,成中西之美”。无论是早期具象、后来的意向、晚年抽象,吴冠中都表现了艺术家的真实内心独白。

只是这些成就来得,对他而言,有些晚。

1991年7月,吴冠中接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

1992年,从来不办画展的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画展”,还出版了同名画册,BBC电视台还给他拍了部专题片。

1993年,法国巴黎塞纽奇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颁发给他“巴黎市金勋章”。

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1999年,国家文化部主办“吴冠中画展”。

2002年3月,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晚年,有数次,人们问他,是否后悔当初选择回国?

他说,“我不后悔,那些苦难是时代造就的苦难,是难得的苦难,而艺术就是在苦难中产生、升华。我真的不后悔。”

晚年的吴冠中住在方庄一所不宽敞的民宅里,书房很小,五平米。后来儿子买了一间房子给他当画室,他高兴的不得了,单程步行四十分钟去画画。

他其实早可以有200间画室。1991年,他的画在市场上价格已经卖得很高很高了,他把自己在二十多年里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次烧毁了二百多张作品。

那起码是两百套豪宅。“对付坏东西的唯一办法就是毁掉,不能让坏东西流传出去遗臭万年。”他这么解释烧画。

如果说少年时的清贫是家庭原因,中年时的困顿是时代所致,那到晚年,吴冠中凭实力把无数次暴富的机会挡在了门外。不好的画就撕,他自己满意的画作,绝大多数捐给了美术馆。

2010年,吴冠中逝世。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超然物外的精神,一生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勇敢,坚持自己艺术道路的坚韧,是这个倔强的艺术大师留给世人的潇洒背影。

双十一吴冠中版画专区

本次墨斗鱼艺术Artmorn推出的吴冠中先生版画共七件,即吴冠中先生1998年1月25日立下委托书,委托文化部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全权代理其作品有限印刷制作及销售的作品。吴冠中先生生前,对自己的作品极为挑剔爱惜,所签名的版画极少。这批版画皆有吴冠中先生亲笔签名(亲笔签名,不是印章),亲笔编号。限量发售,带收藏证书。

吴冠中作品部分拍卖纪录

《狮子林》1988年作,1.4375亿元,2019嘉德拍卖

《周庄》油画1997作,2.36亿港元,2016年保利香港

《双燕》油画1994作, 1.127亿元人民币,2018年北京保利

《荷花(一)》油画1974作, 1.3亿港元,2019年香港苏富比

《荷塘》国画1997作, 1.062亿港元,2019年保利香港

《长江万里图》油画1974作, 1.495亿元人民币,2011年北京艺融

《狮子林》国画1988作, 1.15亿元人民币,2011年北京保利

《红梅》油画1973作, 6684万港元,2015年香港苏富比

——1——

《水巷》

画面尺寸:73X60

签名:吴冠中

版数:199

收藏:原作收藏于香港艺术馆

出版:

《吴冠中全集》IV,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中国邮政2020年出版《吴冠中作品选》一套六枚邮票的第三枚

吴冠中是江南人,在水乡长大。油画《水巷》表现了周庄的江南水乡风貌,创作于 1997 年,现藏于中国香港艺术馆。

吴冠中从早年秀丽的江南风景到晚年的抽象线条,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色之间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形式架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诗情和神韵。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冠中对江南水乡有着浓厚的深情。

——2——

《崂山松石》

画面尺寸:79X100cm

签名:吴冠中

版数:500

收藏: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

《1999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P114—P115

吴冠中1975年开始用油画写生《崂山松石》,他自己说,“因刻画了石头坚硬之质,色彩必然偏浓重或灰暗,则劲松之骨干便难于突出,画境全失。”而后不断揣摩,而这件作于20年后的《崂山松石》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他夸大了石块的体积,简化了松树的体积而将之拉长,这样的处理更抽象意味,也更能表现“崂山松石”那咬定青山不放松,植根于巨石中的顽强坚韧气质。

——3——

《太湖鹅群》

画面尺寸:46X61cm

签名:吴冠中

版数:198

收藏:原作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原作出版:

《吴冠中全集》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这是吴冠中于197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面上绿色、浅黄色的块面与白团和红点的聚散,给人以抽象的形式美感。渔舟中的炊火和晾晒的衣服不仅成为全画的亮点,也使该画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4——

《高粱》

画面尺寸:61X45cm

限量复制版画

签名:吴冠中

版数:319

收藏:原作现收藏于上海美术馆

原作出版:

《吴冠中全集》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吴冠中在农村改造时画了高粱,这是中断七年之后的1972年,他终于被批准画画。他对艺术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都融入了画中。这种蓬勃而自由的姿态,尽在画中。

——5——

《英国乡村酒店》

画面尺寸:45X65

签名:吴冠中

版数:500

收藏:原作收藏于香港艺术馆

原作出版:

《1999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P201

《北京晚报》第23版,1999年1月31日

《吴冠中全集》IV,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36—P37

吴冠中的这幅作品是少有的华丽又俏皮的作品,原作画于1992年。是一个乡村酒店角落,也是一个轻松欢快宁静的角落。

——6——

《海之夜》

画面尺寸:65X100cm

签名:吴冠中

版数:500

原作出版:

《吴冠中全集》IV,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71

夜晚的海边,从吴冠中的画面上来看,一点也不暗淡,彩色的点活跃了画面的氛围,让宁静温馨的画面有了层次感。

——7——

《荷塘春秋》

画面尺寸:92X73cm

签名:吴冠中

版数:500

收藏:原作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原作出版:

《吴冠中全集》IV,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36—P137

荷花是传统的文人题材,吴冠中笔下的荷塘春秋,是西方的技法、媒介和东方的理念结合的典型,很有创新性。

关于装裱

原标题:“感谢改革开放,要不我就是边缘画家”:吴冠中的惊险人生|双十一第一波:吴 冠中亲笔签名限量版画,少量存世,满万减千

作者: 墨斗鱼艺术

责任编辑:谭文娟 SN19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