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文化

国家图书馆联合阅文集团发起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网络文学焕活传统文化

新浪文化

关注

1月5日,国家图书馆联合阅文集团举办“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主题发布会,双方将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普及。

以甲骨文呈现的新年关键字在社交平台刷屏传播,从甲骨文开始的文字长河展览在天津惊艳亮相,为甲骨文创作的60篇微小说集结上线,用甲骨文更新的网文章节收获热评……新年伊始,“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就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圈粉无数,让甲骨文成为2022开年最“火”的文化IP之一。

“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旨在用网络文学这一新时代的文艺活化古老汉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碰撞,助力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让好故事生生不息。

网络文学焕活传统文化

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网络文学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形式,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众多读者。

此次国家图书馆联合阅文集团打造甲骨文线下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守护文化根脉为核心,用网络文学这一新时代的文艺活化古老汉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学相碰撞,助力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做出更多努力。

“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想象的根源,网络写作也以新鲜活力回馈传统”,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教授许苗苗认为,甲骨文与网文的共通之处在于文字与媒介的紧密亲缘,“作为商代最先进的书写媒介,龟甲与兽骨忠实地传承历史;而作为当今最有力的传媒,互联网则有效地服务大众。二者是彼此时代的缩影,是最先进媒介上想象力的凝结。”

当代网络文学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佳作,不仅涌现出历史、武侠、仙侠、玄幻等多个重要品类,也有将刺绣、中医、茶道、陶瓷技艺、古董修复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好故事的创新尝试。“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将再一次扩大网络文学的创作空间,让传统与流行融合共生,激发出更多富有生命力和文化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跨越时间长河的文明对话

发布会现场,国家图书馆和阅文集团举行了“甲骨文与网络文学的跨千年交汇”对谈沙龙。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组组长、副研究馆员赵爱学与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孑与2”共同探讨文字与故事的流变。

赵爱学认为,古老文字与三千多年后的网络文学碰撞,并且碰撞出了令人满意的火花,令人欣慰,“我们希望蕴含祖先造字智慧的古老文字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走到大众中间。互联网为甲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各种可能,网络文学就是其中一种。”

而作为网络文学作家代表,“孑与2”也表示,将甲骨文与网络小说结合在一起,是古文字与现代文学的一次碰撞交流,“甲骨文记叙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传到今天,弘扬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专家学者、文学创作者及普通百姓应当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孑与2”为“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创作了短篇故事《家之初》。这篇故事以甲骨文“家”为灵感,结合了“四方风”甲骨的内容,让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风及风神在网文中重现。活动现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和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共同为“孑与2”颁发“古文字唤醒者”证书。

发布会前后,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正在国图·津湾文创空间展出的“甲骨文+网文跨千年展”。国图·津湾文创空间以典籍文化作为新型创意空间运营的依托和保障,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了文化与旅游、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展览中,无数不同时代的文字汇聚交融,形成了别出心裁的“阅·文字长河”艺术装置,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文字流变的脉络在其间清晰可见。观众观展时,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甲骨文的字形之美,还可以扫码阅读网文作家为它创作的微故事。

连字成句,缀句成篇。文字在演进过程中历经了汉雨唐风、组成过诗词歌赋,现在又化身为网络文学作品。从甲骨文承载的古老文明,到网络文学记叙的当代思潮,古今文化跨越时间长河进行对话,展现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恢弘气象。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军最后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扩大古文字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

天津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焦文胜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城投集团乃至天津国资系统各企业与国家图书馆、阅文集团的合作对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沟通,以更多优秀的项目、更加优质的服务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

未来,国家图书馆将与阅文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在原创文学推广、资源保存保护、新技术应用、阅读服务创新、文化创意开发等方面形成合力,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