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文化

饮食“穿越”指南:茶与烹煮器

新浪新闻

关注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假如一不小心“穿越”回去

我们该如何生活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创造和运用简单的石、木工具,同自然界作斗争,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步一步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首先来说一说饮食文化,吃的方式、吃的内容、吃的观念不断地变换,使得人类体质、社会、文化的进化获得了强劲的动力。我们一起打开饮食“穿越”指南,重温饮食发展的漫漫长路吧~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茶的较早记录应该是战国时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原文是这样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了唐代,陆羽以《神农百草》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从此可以得知,饮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饮茶,离不开茶具。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件唐代的烹煮器。

双耳银锅

素面双耳提梁银锅

这件素面双耳提梁银锅是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四件提梁银锅中最大的一件,器高7.1厘米,提梁高9.6厘米,口径19.2厘米,重740克。

锅,古代也称鍑,属烹饪器。在唐代,茶道流行烹茶法,因而也将其作为烹茶之器使用。如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就说:“以生铁为之,……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说明唐代有用银锅来烹茶的,当然也仅限于达官贵人。由于窖藏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的丹砂、钟乳石、石英等药物,所以通常认为银锅与炼丹有关,是炼丹器具或煎药具。但从这两件银锅的体积看,其容量很大,结合文献记载,将其归为唐代宫廷使用的烹茶之器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随着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马互市在陆上“丝绸之路”兴起。由于这样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上很多民族或国家形成了饮茶、恃茶的习惯。“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就是唐与回鹘茶马互市的记载。水陆贸易的畅通,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促成西方器物的流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银器。金银器的发展与饮茶、品茶风靡相互促进。唐人不仅乐于茶道,而且讲究饮茶用具,一些高级场合大量使用金银茶具。出土与传世金银器中,不少与茶具有关,丰富和扩充了茶文化内涵。

本次“穿越”到此结束啦

一起期待下一次的“穿越”

览古观今

看看古代人都吃点啥

感受饮食中蕴含的深厚历史!

参考资料:

[1]韩伟。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J]。文物,1988(10)。

[2]张斌。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茶与茶具[N]。中国文物报,2021-10-19(007)。

[3]周爱东,曹仲文,燕宪涛。唐代煮茶容器的名称、形制与功用考[J]。美食研究,2019,36(02)。

[4]范盈盈。从茶诗看唐代茶具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9(09)。

加载中...